離石寶峰山位于離石區東25公里信義鎮歸化村南隅,是呂梁山的一支余脈,長30公里。主峰尖山海拔1755米,占地約2.5平方公里。寶峰山環抱于蒼松翠柏、四季常青的群山之中,滿山奇花異草,山勢峻、險、奇、秀。所有建筑全部建在山脊上,多數殿堂建在巨石上,隨山就勢,布局奇巧,建筑獨特。是一處集原始森林、古建、石山為一體的開發地。
主峰現存有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古建筑12座,全部為磚石結構。據廟內石碑記載,寶峰山道觀創建于西漢平帝劉衍元始年間,由3座山門、12處單體建筑組成。分別為“彌陀寶塔”、“玉皇通明殿”、“八龍水母殿”、“王母殿”、“五岳圣母殿”、“十王殿”、“千佛殿”、“黃箓萬神殿”、“琉璃殿”、“觀音殿”、“三教堂”、“人尊樓”等。非常明顯,這是一處佛道共處的建筑群體。山上所有建筑全部筑在山脊上,多數殿堂建在巨石上,隨山就勢,布局奇巧,構思獨特。殿堂內為箍窯頂、外為歇山頂,磚磨雕斗拱,屋檐四角起翹。建筑既節省材料,又莊重美觀,可謂獨具匠心。
“彌陀寶塔”,始建于唐代,是寶峰上最早的建筑物。宋代經過維修,高約7米,實心方狀,二層樓閣式。水磨磚砌筑,仿木斗拱。宋代維修時底部東西兩側鑲有黑色琉璃浮雕圖案,工藝十分考究。千百年來,它傲然挺立,飽經風霜,雖被雷電擊毀部分,仍然矗立峰頂。
“琉璃殿”、“玉皇通明殿”、“黃箓萬神殿”、“五岳圣母殿”、主體為宋代建筑,元、明時經過維修?!包S 萬神殿”建筑面積近40平方米,內有30余平方米的元代壁畫。壁畫在黃土抹底的基礎上,直接勾墨上色,采用傳統的工筆重彩畫法,繪有水、陸、天三界眾仙像一千余尊,形態各異,著色艷麗,構圖嚴謹,技法嫻熟,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。